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各保險機構,地方金融組織,各銀行保險社團: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力推動省政府《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蘇政規〔2023〕1號)、《中國銀保監會江蘇監管局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加大和優化金融供給助力我省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通知》(蘇銀保監發〔2023〕4號)和市政府辦公室《關于穩崗留工提振消費助力經濟全面復蘇的若干政策措施》(常政辦發〔2023〕4號)落地見效,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地方發展、支持實體經濟主力軍作用,全面助力我市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現提出以下金融政策措施。
一、擴大實體經濟金融供給。引導金融機構不斷豐富產品供給、優化金融服務,重點支持新能源產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的融資需求,力爭全年新增貸款不低于2000億元、新增制造業貸款不低于350億元。充分發揮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作用,依托企業征信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用類貸款投放力度,力爭全年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實現注冊企業8萬戶、普惠金融業務在線貸款余額達650億元。督促各金融機構統籌好發展與安全,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確保金融資源有效投入實體經濟,嚴禁資金違規空轉。
二、積極助力消費提質擴容。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合理增加消費信貸投放,加大消費類綜合金融服務減費讓利力度,提高居民消費的意愿和能力。引導保險公司結合消費場景提供更多個性化保險保障服務,推廣旅行意外險、旅行社責任險、食品安全責任險等險種。鼓勵融資租賃企業要加強與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企業合作,大力發展租賃業務,為汽車消費者提供更多金融服務。推動金融機構主動對接“消費節”等活動,優化文體、娛樂和旅游等場景的消費金融服務,促進服務消費擴容提質。積極探索新市民專屬信貸和保險產品,不斷豐富農村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培育發展新型消費。
三、加大重大項目融資保障。推動金融機構圍繞“新能源之都”建設,積極助力實現新能源“兩個萬億”目標,用好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基礎設施REITs等擴大投資政策和工具,積極擴大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等貨幣政策工具在我市的運用規模。聚焦“532”發展戰略、“兩湖”創新區建設,及時跟進省、市重大項目年度投資計劃,強化對省市重大項目建設的融資保障。組織金融顧問逐一走訪并定制綜合性金融服務方案,著力發揮重大項目在經濟發展中壓艙石作用。鼓勵保險資金以股權投資、債券投資等形式支持省市重大項目建設。
四、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貿易金融產品,加大對跨境電商、海外倉建設、外貿領域數字化轉型等新業態新模式的金融支持。鞏固“銀保融合保駕護航 共助外貿保穩提質”金融服務專項活動成果,加強中小外貿企業金融對接和動態管理,通過再對接和回頭看,持續跟蹤服務,支持外貿企業穩訂單、穩市場、穩供應鏈。支持“蘇貿貸”合作銀行加大推廣力度,提升外貿企業融資能力。加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支持力度,擴大中小微外貿企業覆蓋面,針對性降低中小微企業投保成本,對資金周轉確有困難的企業實行保費分期繳納,優化理賠追償服務措施。
五、發揮金融政策合力。引導金融機構綜合運用獎補、貼息、分險、增信等措施,擴大中小企業信用貸款規模。用足用好“創新貸”“智改數轉數字貸”等信?;甬a品,為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信用貸款。積極推廣“常信貸”“常農貸”等征信促融產品,不斷提升中小企業貸款尤其是信用貸款的可獲得性,切實將政策紅利傳導至市場主體。對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績效開展激勵評價,發揮評價結果的導向作用,強化結果運用。
六、推動普惠金融增量擴面。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餐飲、零售、文化旅游(含電影)、交通物流、養老服務等行業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前期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盡快恢復供給能力。推動銀行機構深入開展小微企業融資對接專項行動,整體推進普惠金融重點領域貸款投放工作,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和增量占比,全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低于350億元。對江南農商行等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放的普惠小微貸款,在6月底前,按照余額增量的2%提供激勵資金。持續推進“常個貸”業務,推廣純信用、純線上、隨借隨還類融資產品,提高個體工商戶的融資可得性和便利度。進一步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質效,優化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大力支持農民增收和鄉村建設。
七、合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將外部政策優惠、內部轉移定價優惠充分體現到貸款定價上,嚴格落實減費讓利政策,積極推出特色減費讓利舉措,對中小微企業相關收費“能減盡減”,努力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引導地方金融組織結合行業特色,對市場主體給予降費減息或增加貸款、融租、擔保額度。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三農”等市場主體的平均擔保費率不高于1%。市普惠金融服務中心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增產增效,為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的政策性轉貸支持。
八、精準幫扶企業紓困發展。發揮全市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作用,推動債委會和市場主體積極履行債務風險化解職責,對符合融資會診幫扶要求的大型民營企業,按照 “一企一策”原則,研究會商紓困化解方案。引導銀行機構落實好“金融16條”等房地產金融政策,支持房企貸款合理展期,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做好“保交樓”相關工作。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優質房地產企業并購、優質建筑企業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滿足房地產業合理融資需求。督促銀行保險機構做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風險狀況的監測和防控,繼續常態化推進風險防控“大排查、大處置、大提升”行動,前瞻應對信用風險反彈壓力,準確開展風險分類,充分計提撥備。加快各類存量風險化解處置,確保全年不良貸款率繼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為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騰出空間。
九、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功能。鼓勵保險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穩步開展小微企業融資性信保業務,積極承保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推動保險機構擴大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常州市惠民?!备采w范圍,為更多居民提供高額醫療費用風險保障。保險機構持續提升全市農業保險深度、密度,提高產糧大縣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覆蓋面,積極推動向更多非產糧大縣覆蓋,支持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創新。拓寬相關行業產業保險保障渠道,不斷優化保險服務,積極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十、做好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穩妥有序在全市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動數字人民幣應用增量擴面、場景持續創新、生態不斷完善。有序擴大數字人民幣在批發零售、餐飲文旅、教育醫療、交通出行、普惠保障、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應用覆蓋面,滿足公眾多層次多樣化支付需求,錢包數量、應用場景、交易規模等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加快首創性示范性應用場景探索和建設,持續開展宣傳推廣運用。
中國銀保監會常州監管分局 中國人民銀行常州市中心支行
常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2023年3月2日
?。ù思_發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